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天博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天博省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崂山3人入选!

2023-12-26 21:08: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天博省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崂山3人入选!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青岛市共有15位传承人荣登榜单,其中崂山区申报的螳螂拳代表性传承人王勇、崂山道教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匡如湖、沙子口金钩海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曲知悟共3位传承人成功入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多个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出崂山区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三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将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传播的中坚力量,在未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螳螂拳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明末清初,属胶东人王朗所创。从王朗创拳至崂山华严庵出家,螳螂拳在崂山得到了真正的继承与弘扬,逐渐形成了“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螳螂”等流派,是半岛地区极为重要的武术门类之一。螳螂拳取法于螳螂捕蝉之动静,仿其神态,赋其阴阳,集合古传十八家手法,一招一式讲究短中寓长、紧中求放、虚实平衡的技术。既具实战意义,又有健身价值。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螳螂拳代表性传承人,王勇自幼受祖父王玉山的熏陶,又经伯父王元亮的洗礼,再从其父王元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继承了螳螂拳的衣钵,并能够在系统掌握螳螂拳的基础上,根据其源流发展,守正创新,为螳螂拳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路径。

  王勇积极推广非遗项目螳螂拳“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他在崂山区幼儿园、中小学乃至高等学府均开展过螳螂拳公益课堂,掀起了中小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潮。通过丰富的“展、教、演、传”推广形式,推动螳螂拳融入广大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获得了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实现了非遗“造血式”可持续发展。

  崂山道教武术是中国道教武术重要门派之一。据《太清宫志》记载,张三丰为崂山道教祖师之一,是崂山拳术武当派之祖。后来,崂山道教内家拳的代表人匡常修道长开创了崂山道教武术,包括“崂山玄功拳”、“崂山玄真拳”、“崂山龙华拳”、“崂山龙华剑”等武术套路。崂山道教武术讲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刚柔并济,是一种扎根于长期社会实践的独创武术形式,是研究和丰富中华武术文化的宝贵财富。崂山道教武术既发挥武术特有的格斗教育价值,以武育人、强身健体,又实现至武乃文的感悟生命脉动,身心愉悦、精神富足。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崂山道教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匡如湖在全面掌握崂山道教武术的历史发展流变以及其养生健身实用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崂山道教武术的修习精髓,系统梳理崂山道教内家拳技法,使其体系更加明晰天博体育登录入口、完善,同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崂山道教武术的普查与资料汇编。

  为便于推广和普及,他将崂山道教武术中易学上手的技能、套路进行创新性改编,形成了一套日常康养保健操,并不定期开展崂山道教武术健康养生类专题培训非遗传承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凭着对武术事业的执着,匡如湖培养出热爱武术文化的徒弟20余人,同时还收授外籍学生6人,力争将螳螂拳引入不同场景,送到不同人群身边,实现非遗着地气、更扎实。

  金钩海米加工技艺至今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因虾体弯曲如钩呈金而得名,深受人们的喜爱。崂山沙子口地区自古有“金钩海米之乡”的美誉,沙子口金钩海米选用崂山沙子口海域特产的一种新鲜蛎虾(学名“鹰爪虾”),坚持“精选料、急火煮、看火候、阳光晒、防太焦、脱壳匀”传统加工技艺制作而成。加工出的金钩海米色泽金黄、圆润饱满、形状奇异、味道鲜美,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海特产,享誉海内外。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沙子口金钩海米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曲知悟在继承传统制作知识的基础上,对金钩海米加工过程中的火候、时间、用料、外观、营养与口味上等诸多环节进行系统总结。同时,为了有效保护金钩海米加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曲知悟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以新技术、新创意不断丰富非遗技艺的内涵,这正是活态传承的最好诠释。

  如今,金钩海米非遗工坊成功入选崂山区第二批区级非遗工坊,在传承金钩海米加工技艺的同时,金钩海米非遗工坊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对于复兴地方文化具有独特意义。(本网记者)

href=""

搜索